“文物资源‘活’起来,经济社会发展也就会‘火’起来。”市政协委员、市档案局局长侯富乐表示,首先要创新开展文物活化利用工作,打造汉中的地域文物标志符号。要有效借鉴西安“兵马俑”、宝鸡“何尊”青铜器等成功经验,着力打造和推介一件文物。“这件文物不仅要代表汉中独特的地域文化,还要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,汉中不能只有文物‘高原’、还要有文物‘高峰’。”
侯富乐还建议,加大汉中文物研究开发力度,编撰一批针对不同对象的汉中文物科普、鉴赏、宣传类书籍,讲好汉中文物故事;加大汉中文创产品开发力度,开发多元产品,壮大文物产业;文物部门要主动“走出去”和“活起来”,加大对外文化、旅游、教育、宣传深度协作,让文物研学成为汉中旅游的重要内容,让文创产品成为拉动汉中旅游的重要力量。
“汉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绩显著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。”市政协委员、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梁中效提出,保护和延续汉中古城文脉,把汉中建设成具有“汉风古韵”区域中心城市和有着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意义深远。他建议,实施“天汉古城”复兴战略,重塑大气磅礴的古城形象。以现存的古城墙为依托,用标识标牌、建筑小品、历史照片等形式,“画出”古城轮廓线;以贯通东西的老城横轴与南北交错的老城纵轴为坐标系,以传统街巷为连线,将散落在老城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串联起来,疏通古城脉络,构建起点、线、面相结合的老城文化之魂。
“让文物真正‘活’起来,既是我们确立的一流目标,也是我们打造的一流环境,更是我们提供的一流服务。”市政协委员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马世明建议,要更加注重挖掘研究阐释。组织专业力量常态化开展文物资源专项调查,以大数据赋能新任务,用信息库实时动态全面掌握文物保护最真状态、活化利用最新状态;充分发挥专业研究院所优势,聚合高校、党政机关、企业共同参与,聚焦影响力强、关注度高的文物古迹开展深度研究,提炼好“老祖宗”留下的珍贵遗存中蕴含的精神财富。要更加注重活化利用效果,依托文物古迹、博物馆实体,聚焦汉中历史长河中的重大事件、重要人物,以文学、音乐、美术、影视等艺术形式为载体,不断创作更多富含汉中文化特质的精品文艺作品;综合运用AR、VR等信息技术,努力提升场馆科技基础设施,以体验式、沉浸式服务,使文物中蕴含的深邃文化走出象牙塔、飞入百姓家,实现由文物资源向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的价值转化。